22Talk跨界分享,电影带给我们想象空间
大家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电影作为第八种艺术,囊括了前七种。作为一个多种艺术集合的电影,自然也会取材于生活。
12月12日,22TALK实验课堂创始人、文艺生活自媒体联盟“深圳文艺公社”社长——方圈,在宝安区图书馆为学员们带来在电影里获得的创意灵感如何实现落地的分享。这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小型创意课,导师和学员们通过从电影里获得的灵感从而输出话题内容,并且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呈现。22TALK“圳”再进阶——“公益培训”系列课堂是由宝安图书馆和柏斯工业设计主办,灵巧文化科技承办,以深圳市技师工作站为基础,联手打造的公益性设计类讲堂。
电影与生活
课堂上,圈姐以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展开了讲解,先放映了电影经典片段的视频,而后概述了电影的大致内容,让学员们对此电影有一定的了解,也活跃了气氛。
我们说电影取材于生活,实质上也确实有许多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我不是药神》......
那电影又改变了什么呢?
《熔炉》,推进韩国新立法
《我不是要药神》,改变了药品管理法
我们从电影里又能获得什么灵感呢?
《阿甘正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即使深陷泥沼,也要向往光和爱
《寻梦环游记》,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电影与新媒体
课堂中第二段视频,来自于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但大多数人的仅仅是“看过”“笑过”,而有一篇《武状元孙杨》的文章却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实现了电影连链接媒体的正真链接。
《武状元孙杨》为什么会上热搜呢?课堂上,圈姐给学员们总结了两个关键词——唯一性和猎奇感。孙杨和苏乞儿都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两人在专业技能上都有着唯一性;《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很高,一说到“武状元”大家的反应都是苏乞儿,那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武状元孙杨”就会引起观众的猎奇感,自然看的人就多了。
想要快速推出一篇有网感有看头的推文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小编在课堂上可是做足了笔记,共有以下5点:
1.给读者传递什么信息;
2.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
3.文章结构是最重要的;
4.用互动式的内容创作;
5.完成文章之后再精简。
除了做好以上5点要求,想要快速推出有看头的推文还需要大家多看高分电影(豆瓣评分8分以上)、多看好而有趣文案、多看书。
学员用观点链接生活,表达情绪和共鸣
本期课程的实践环节也非常的有新意,是一次创作练习。学员们观看法国微电影《调音师》,根据所触发的情绪以及想象空间,讨论并构建话题,最后用新媒体的表达形式,进行300个字以内的创作,可以2-3人组合讨论后创作,也可以个人创作。
电影播放完毕之后,学员们陷入了思考,同学之间开始组合讨论,有的学员选择不组合,自己拿起纸笔开始构建话题。60分钟时间,大家像在学校课堂上做考题一样的投入和认真。
学员在完成创作之后,先与导师进行了自己对影片的看法以及构建的话题表达,导师在不改变学员们的核心想法之上给予了一些专业的帮助,全部学员都完成之后,导师对内容进行了点评,挑选出了三篇最符合新媒体表达的作品,奖励每人一本电影相关书籍。
这三篇获胜的作品都非常具有特色,首先是“冷漠妍”小姐姐的文章,文字内容非常年轻化,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观点与现在的网络红人吃人设容易翻车的问题相结合,题材新颖,获得了导师的赞许。
陈文明老先生的作品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内容更倾向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没有安全感,引导社会人应该克服软弱,文章内容考虑得十分细腻。
最后是22talk系列课堂的忠实粉丝潘小姐的作品,是最有特色的一篇,她作了一首诗,在人人都用文字段落创作的时候,这首小诗脱颖而出,内容简洁,让大家一目了然。
本期课堂已经是22TALK“圳”再进阶——“公益培训”系列课堂的第4期了,与最后1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感谢一直以来大家对22TALK系列课堂的支持与认可,学员们能有所收获,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最后1期由深圳市柏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岳芳冰带来《那些很重要的设计“草稿”》的内容分享,学员们会亲手绘制一幅草图,体验新的沟通方式。本周六下午三点我们在宝安图书馆开课,课程全程免费,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学习交流。
